9.2 vi的使用
Last updated
Last updated
基本上 vi 共分为三种模式,分别是“一般指令模式”、“编辑模式”与“命令行命令模式”。 这三种模式的作用分别是:
一般指令模式 (command mode)
以 vi 打开一个文件就直接进入一般指令模式了(这是默认的模式,也简称为一般模式)。在这个模式中, 你可以使用“上下左右”按键来移动光标,你可以使用“删除字符”或“删除整列”来处理文件内容, 也可以使用“复制、贴上”来处理你的文件数据。
编辑模式 (insert mode)
在一般指令模式中可以进行删除、复制、贴上等等的动作,但是却无法编辑文件内容的! 要等到你按下“i, I, o, O, a, A, r, R”等任何一个字母之后才会进入编辑模式。注意了!通常在 Linux 中,按下这些按键时,在画面的左下方会出现“ INSERT 或 REPLACE ”的字样,此时才可以进行编辑。而如果要回到一般指令模式时, 则必须要按下“Esc”这个按键即可退出编辑模式。
命令行命令模式 (command-line mode)
在一般模式当中,输入“ : / ? ”三个中的任何一个按钮,就可以将光标移动到最下面那一列。在这个模式当中, 可以提供你“搜寻数据”的动作,而读取、存盘、大量取代字符、离开 vi 、显示行号等等的动作则是在此模式中达成的!
简单的说,我们可以将这三个模式想成下面的图示来表示:
图9.2.1、vi三种模式的相互关系
注意到上面的图示,你会发现一般指令模式可与编辑模式及命令行界面切换, 但编辑模式与命令行界面之间不可互相切换喔!这非常重要啦!闲话不多说,我们下面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进行说明吧!
Tips 过去鸟哥的前一版本中,一般指令模式被称为一般模式。但是英文版的 vi/vim 说明中,一般模式其实是“ command mode ”的意思!中文直译会变成指令模式啊! 之所以称为指令模式,主因是我们可以在一般模式下面按下很多特殊的指令功能!例如删除、复制、区块选择等等!只是这个模式很容易跟命令行界面 (command-line) 混淆~ 所以鸟哥过去才称为一般模式而已。不过真的很容易误解啦!所以这一版开始,这一模式被鸟哥改为“一般指令模式”了!要尊重英文原文!
如果你想要使用 vi 来创建一个名为 welcome.txt 的文件时,你可以这样做:
1. 使用“ vi filename ”进入一般指令模式
直接输入“ vi 文件名”就能够进入 vi 的一般指令模式了。不过请注意,由于一般帐号默认已经使用 vim 来取代,因此如上表所示, 如果使用一般帐号来测试,得要使用绝对路径的方式来执行 /bin/vi 才好!另外,请注意,记得 vi 后面一定要加文件名,不管该文件名存在与否!
整个画面主要分为两部份,上半部与最下面一列两者可以视为独立的。如下图 9.2.2 所示,图中那个虚线是不存在的, 鸟哥用来说明而已啦!上半部显示的是文件的实际内容,最下面一列则是状态显示列(如下图的[New File]信息),或者是命令下达列喔!
如果你打开的文件是旧文件(已经存在的文件),则可能会出现如下的信息:
如上图 9.2.3 所示,箭头所指的那个“"/etc/man_db.conf" [readonly] 131L, 5171C”代表的是“现在打开的文件名为 /etc/man_db.conf, 由于启动者的身份缘故,目前文件为只读状态,且文件内有 131 列 以及具有 5171 个字符”的意思!那一列的内容并不是在文件内,而是 vi 显示一些信息的地方喔!此时是在一般指令模式的环境下啦。接下来开始来输入吧!
2. 按下 i 进入编辑模式,开始编辑文字
在一般指令模式之中,只要按下 i, o, a 等字符就可以进入编辑模式了!在编辑模式当中,你可以发现在左下角状态列中会出现 –INSERT- 的字样,那就是可以输入任意字符的提示啰!这个时候,键盘上除了 [Esc] 这个按键之外,其他的按键都可以视作为一般的输入按钮了,所以你可以进行任何的编辑啰!
3. 按下 [ESC] 按钮回到一般指令模式
好了,假设我已经按照上面的样式给他编辑完毕了,那么应该要如何退出呢?是的!没错!就是给他按下 [Esc] 这个按钮即可!马上你就会发现画面左下角的 – INSERT – 不见了!!
4. 进入命令行界面,文件储存并离开 vi 环境
OK,我们要存盘了,存盘 (write) 并离开 (quit) 的指令很简单,输入“:wq”即可存盘离开! (注意了,按下 : 该光标就会移动到最下面一列去!) 这时你在提示字符后面输入“ ls -l ”即可看到我们刚刚创建的 welcome.txt 文件啦!整个图示有点像下面这样:
如此一来,你的文件 welcome.txt 就已经创建起来啰!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你的文件权限不对,例如为 -r--r--r-- 时,那么可能会无法写入,此时可以使用“强制写入”的方式吗?可以!使用“ :wq! ” 多加一个惊叹号即可!不过,需要特别注意呦!那个是在“你的权限可以改变”的情况下才能成立的! 关于权限的概念,请自行回去翻一下[第五章]的内容吧!
除了上面简易范例的 i, [Esc], :wq 之外,其实 vi 还有非常多的按键可以使用喔!在介绍之前还是要再次强调, vi 的三种模式只有一般指令模式可以与编辑、命令行界面切换,编辑模式与命令行界面之间并不能切换的! 这点在[图9.2.1]里面有介绍到,注意去看看喔!下面就来谈谈 vi 软件中会用到的按键功能吧!
第一部份:一般指令模式可用的按钮说明,光标移动、复制贴上、搜寻取代等
移动光标的方法
h 或 向左方向键(←)
光标向左移动一个字符
j 或 向下方向键(↓)
光标向下移动一个字符
k 或 向上方向键(↑)
光标向上移动一个字符
l 或 向右方向键(→)
光标向右移动一个字符
如果你将右手放在键盘上的话,你会发现 hjkl 是排列在一起的,因此可以使用这四个按钮来移动光标。 如果想要进行多次移动的话,例如向下移动 30 列,可以使用 "30j" 或 "30↓" 的组合按键, 亦即加上想要进行的次数(数字)后,按下动作即可!
[Ctrl] + [f]
屏幕“向下”移动一页,相当于 [Page Down]按键 (常用)
[Ctrl] + [b]
屏幕“向上”移动一页,相当于 [Page Up] 按键 (常用)
[Ctrl] + [d]
屏幕“向下”移动半页
[Ctrl] + [u]
屏幕“向上”移动半页
+
光标移动到非空白字符的下一列
-
光标移动到非空白字符的上一列
n<space>
那个 n 表示“数字”,例如 20 。按下数字后再按空白键,光标会向右移动这一列的 n 个字符。例如 20<space> 则光标会向后面移动 20 个字符距离。
0 或功能键[Home]
这是数字“ 0 ”:移动到这一列的最前面字符处 (常用)
$ 或功能键[End]
移动到这一列的最后面字符处(常用)
H
光标移动到这个屏幕的最上方那一列的第一个字符
M
光标移动到这个屏幕的中央那一列的第一个字符
L
光标移动到这个屏幕的最下方那一列的第一个字符
G
移动到这个文件的最后一列(常用)
nG
n 为数字。移动到这个文件的第 n 列。例如 20G 则会移动到这个文件的第 20 列(可配合 :set nu)
gg
移动到这个文件的第一列,相当于 1G 啊! (常用)
n<Enter>
n 为数字。光标向下移动 n 列(常用)
搜寻与取代
/word
向光标之下寻找一个名称为 word 的字串。例如要在文件内搜寻 vbird 这个字串,就输入 /vbird 即可! (常用)
?word
向光标之上寻找一个字串名称为 word 的字串。
n
这个 n 是英文按键。代表“<u>重复前一个搜寻的动作</u>”。举例来说, 如果刚刚我们执行 /vbird 去向下搜寻 vbird 这个字串,则按下 n 后,会向下继续搜寻下一个名称为 vbird 的字串。如果是执行 ?vbird 的话,那么按下 n 则会向上继续搜寻名称为 vbird 的字串!
N
这个 N 是英文按键。与 n 刚好相反,为“反向”进行前一个搜寻动作。 例如 /vbird 后,按下 N 则表示“向上”搜寻 vbird 。
使用 /word 配合 n 及 N 是非常有帮助的!可以让你重复的找到一些你搜寻的关键字!
:n1,n2s/word1/word2/g
n1 与 n2 为数字。在第 n1 与 n2 列之间寻找 word1 这个字串,并将该字串取代为 word2 !举例来说,在 100 到 200 列之间搜寻 vbird 并取代为 VBIRD 则:“:100,200s/vbird/VBIRD/g”。(常用)
:1,$s/word1/word2/g
从第一列到最后一列寻找 word1 字串,并将该字串取代为 word2 !(常用)
:1,$s/word1/word2/gc
从第一列到最后一列寻找 word1 字串,并将该字串取代为 word2 !且在取代前显示提示字符给使用者确认 (confirm) 是否需要取代!(常用)
删除、复制与贴上
x, X
在一列字当中,x 为向后删除一个字符 (相当于 [del] 按键), X 为向前删除一个字符(相当于 [backspace] 亦即是倒退键) (常用)
nx
n 为数字,连续向后删除 n 个字符。举例来说,我要连续删除 10 个字符, “10x”。
dd
删除光标所在的那一整列(常用)
ndd
n 为数字。删除光标所在的向下 n 列,例如 20dd 则是删除 20 列 (常用)
d1G
删除光标所在到第一列的所有数据
dG
删除光标所在到最后一列的所有数据
d$
删除光标所在处,到该列的最后一个字符
d0
那个是数字的 0 ,删除光标所在处,到该列的最前面一个字符
yy
复制光标所在的那一列(常用)
nyy
n 为数字。复制光标所在的向下 n 列,例如 20yy 则是复制 20 列(常用)
y1G
复制光标所在列到第一列的所有数据
yG
复制光标所在列到最后一列的所有数据
y0
复制光标所在的那个字符到该列行首的所有数据
y$
复制光标所在的那个字符到该列行尾的所有数据
p, P
p 为将已复制的数据在光标下一列贴上,P 则为贴在光标上一列! 举例来说,我目前光标在第 20 列,且已经复制了 10 列数据。则按下 p 后, 那 10 列数据会贴在原本的 20 列之后,亦即由 21 列开始贴。但如果是按下 P 呢? 那么原本的第 20 列会被推到变成 30 列。 (常用)
J
将光标所在列与下一列的数据结合成同一列
c
重复删除多个数据,例如向下删除 10 列,[ 10cj ]
u
复原前一个动作。(常用)
[Ctrl]+r
重做上一个动作。(常用)
这个 u 与 [Ctrl]+r 是很常用的指令!一个是复原,另一个则是重做一次~ 利用这两个功能按键,你的编辑,嘿嘿!很快乐的啦!
.
不要怀疑!这就是小数点!意思是重复前一个动作的意思。 如果你想要重复删除、重复贴上等等动作,按下小数点“.”就好了! (常用)
第二部份:一般指令模式切换到编辑模式的可用的按钮说明
进入插入或取代的编辑模式
i, I
进入插入模式(Insert mode):i 为“从目前光标所在处插入”, I 为“在目前所在列的第一个非空白字符处开始插入”。 (常用)
a, A
进入插入模式(Insert mode):a 为“从目前光标所在的下一个字符处开始插入”, A 为“从光标所在列的最后一个字符处开始插入”。(常用)
o, O
进入插入模式(Insert mode):这是英文字母 o 的大小写。o 为“在目前光标所在的下一列处插入新的一列”; O 为在目前光标所在处的上一列插入新的一列!(常用)
r, R
进入取代模式(Replace mode):r 只会取代光标所在的那一个字符一次;R会一直取代光标所在的文字,直到按下 ESC 为止;(常用)
上面这些按键中,在 vi 画面的左下角处会出现“--INSERT--”或“--REPLACE--”的字样。 由名称就知道该动作了吧!!特别注意的是,我们上面也提过了,你想要在文件里面输入字符时, 一定要在左下角处看到 INSERT 或 REPLACE 才能输入喔!
[Esc]
退出编辑模式,回到一般指令模式中(常用)
第三部份:一般指令模式切换到命令行界面的可用按钮说明
命令行界面的储存、离开等指令
:w
将编辑的数据写入硬盘文件中(常用)
:w!
若文件属性为“只读”时,强制写入该文件。不过,到底能不能写入, 还是跟你对该文件的文件权限有关啊!
:q
离开 vi (常用)
:q!
若曾修改过文件,又不想储存,使用 ! 为强制离开不储存盘案。
注意一下啊,那个惊叹号 (!) 在 vi 当中,常常具有“强制”的意思~
:wq
储存后离开,若为 :wq! 则为强制储存后离开 (常用)
ZZ
这是大写的 Z 喔!若文件没有更动,则不储存离开,若文件已经被更动过,则储存后离开!
:w [filename]
将编辑的数据储存成另一个文件(类似另存新文件)
:r [filename]
在编辑的数据中,读入另一个文件的数据。亦即将 “filename” 这个文件内容加到光标所在列后面
:n1,n2 w [filename]
将 n1 到 n2 的内容储存成 filename 这个文件。
:! command
暂时离开 vi 到命令行界面下执行 command 的显示结果!例如 “:! ls /home”即可在 vi 当中察看 /home 下面以 ls 输出的文件信息!
vim 环境的变更
:set nu
显示行号,设置之后,会在每一列的字首显示该列的行号
:set nonu
与 set nu 相反,为取消行号!
特别注意,在 vi 中,“数字”是很有意义的!数字通常代表重复做几次的意思! 也有可能是代表去到第几个什么什么的意思。举例来说,要删除 50 列,则是用 “50dd” 对吧! 数字加在动作之前~那我要向下移动 20 列呢?那就是“20j”或者是“20↓”即可。
OK!会这些指令就已经很厉害了,因为常用到的指令也只有不到一半!通常 vi 的指令除了上面鸟哥注明的常用的几个外,其他是不用背的,你可以做一张简单的指令表在你的屏幕墙上, 一有疑问可以马上的查询呦!这也是当初鸟哥使用 vim 的方法啦!
来来来!赶紧测试一下你是否已经熟悉 vi 这个指令呢?请依照下面的需求进行指令动作。 (下面的操作为使用 CentOS 7.1 中的 man_db.conf 来做练习的,该文件你可以在这里下载: http://linux.vbird.org/linux_basic/0310vi/man_db.conf。) 看看你的显示结果与鸟哥的结果是否相同啊?
请在 /tmp 这个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 vitest 的目录;
进入 vitest 这个目录当中;
将 /etc/man_db.conf 复制到本目录下面(或由上述的链接下载 man_db.conf 文件);
使用 vi 打开本目录下的 man_db.conf 这个文件;
在 vi 中设置一下行号;
移动到第 43 列,向右移动 59 个字符,请问你看到的小括号内是哪个文字?
移动到第一列,并且向下搜寻一下“ gzip ”这个字串,请问他在第几列?
接着下来,我要将 29 到 41 列之间的“小写 man 字串”改为“大写 MAN 字串”,并且一个一个挑选是否需要修改,如何下达指令?如果在挑选过程中一直按“y”, 结果会在最后一列出现改变了几个 man 呢?
修改完之后,突然反悔了,要全部复原,有哪些方法?
我要复制 66 到 71 这 6 列的内容(含有MANDB_MAP),并且贴到最后一列之后;
113 到 128 列之间的开头为 # 符号的注解数据我不要了,要如何删除?
将这个文件另存成一个 man.test.config 的文件名;
去到第 25 列,并且删除 15 个字符,结果出现的第一个单字是什么?
在第一列新增一列,该列内容输入“I am a student...”;
储存后离开吧!
整个步骤可以如下显示:
“mkdir /tmp/vitest”
“cd /tmp/vitest”
“cp /etc/man_db.conf .”
“/bin/vi man_db.conf”
“:set nu”然后你会在画面中看到左侧出现数字即为行号。
先按下“43G”再按下“59→”会看到“ as ”这个单字在小括号内;
先执行“1G”或“gg”后,直接输入“/gzip”,则会去到第 93 列才对!
直接下达“ :29,41s/man/MAN/gc ”即可!若一直按“y”最终会出现“在 13 列内置换 13 个字串”的说明。
(1)简单的方法可以一直按“ u ”回复到原始状态,(2)使用不储存离开“ :q! ”之后,再重新读取一次该文件;
“66G” 然后再“ 6yy ”之后最后一列会出现“复制6列”之类的说明字样。 按下“ G ”到最后一列,再给他“ p ”贴上6列!
因为 113~128 共 16 列,因此“ 113G ”→“ 16dd ”就能删除 16 列,此时你会发现光标所在 113 列的地方变成 “ # Flags. ” 开头啰
“ :w man.test.config ”,你会发现最后一列出现 "man.test.config" [New].. 的字样。
“25G” 之后,再给他“ 15x ”即可删除 15 个字符,出现“ tree ”的字样;
先“ 1G ”去到第一列,然后按下大写的“ O ”便新增一列且在插入模式;开始输入“I am a student...”后, 按下[Esc]回到一般指令模式等待后续工作;
“:wq”
如果你的结果都可以查的到,那么 vi 的使用上面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啦!剩下的问题会是在…打字练习…。
在目前主要的文书编辑软件都会有“回复”的功能,亦即当你的系统因为某些原因而导致类似死机的情况时, 还可以通过某些特别的机制来让你将之前未储存的数据“救”回来!这就是鸟哥这里所谓的“回复”功能啦! 那么 vim 有没有回复功能呢?有的! vim 就是通过“暂存盘”来救援的啦!
当我们在使用 vim 编辑时, vim 会在与被编辑的文件的目录下,再创建一个名为 .filename.swp 的文件。 比如说我们在上一个小节谈到的编辑 /tmp/vitest/man_db.conf 这个文件时, vim 会主动的创建 /tmp/vitest/.man_db.conf.swp 的暂存盘,你对 man_db.conf 做的动作就会被记录到这个 .man_db.conf.swp 当中喔!如果你的系统因为某些原因断线了, 导致你编辑的文件还没有储存,这个时候 .man_db.conf.swp 就能够发挥救援的功能了!我们来测试一下吧! 下面的练习有些部分的指令我们尚未谈到,没关系,你先照着做,后续再回来了解啰!
当我们在 vim 的一般指令模式下按下 [ctrl]-z 的组合按键时,你的 vim 会被丢到背景去执行! 这部份的功能我们会在[第十六章的程序管理]当中谈到, 你这里先知道一下即可。回到命令提示字符后,接下来我们来仿真将 vim 的工作不正常的中断吧!
那个 kill 可以仿真将系统的 vim 工作删除的情况,你可以假装死机了啦! 由于 vim 的工作被不正常的中断,导致暂存盘无法借由正常流程来结束, 所以暂存盘就不会消失,而继续保留下来。此时如果你继续编辑那个 man_db.conf ,会出现什么情况呢? 会出现如下所示的状态喔:
由于暂存盘存在的关系,因此 vim 会主动的判断你的这个文件可能有些问题,在上面的图示中 vim 提示两点主要的问题与解决方案,分别是这样的:
问题一:可能有其他人或程序同时在编辑这个文件:
由于 Linux 是多用户多任务的环境,因此很可能有很多人同时在编辑同一个文件。如果在多人共同编辑的情况下, 万一大家同时储存,那么这个文件的内容将会变的乱七八糟!为了避免这个问题,因此 vim 会出现这个警告窗口! 解决的方法则是:
找到另外那个程序或人员,请他将该 vim 的工作结束,然后你再继续处理。
如果你只是要看该文件的内容并不会有任何修改编辑的行为,那么可以选择打开成为只读(O)文件, 亦即上述画面反白部分输入英文“ o ”即可,其实就是 [O]pen Read-Only 的选项啦!
问题二:在前一个 vim 的环境中,可能因为某些不知名原因导致 vim 中断 (crashed):
这就是常见的不正常结束 vim 产生的后果。解决方案依据不同的情况而不同喔!常见的处理方法为:
如果你之前的 vim 处理动作尚未储存,此时你应该要按下“R”,亦即使用 (R)ecover 的项目, 此时 vim 会载入 .man_db.conf.swp 的内容,让你自己来决定要不要储存!这样就能够救回来你之前未储存的工作。 不过那个 .man_db.conf.swp 并不会在你结束 vim 后自动删除,所以你离开 vim 后还得要自行删除 .man_db.conf.swp 才能避免每次打开这个文件都会出现这样的警告!
如果你确定这个暂存盘是没有用的,那么你可以直接按下“D”删除掉这个暂存盘,亦即 (D)elete it 这个项目即可。 此时 vim 会载入 man_db.conf ,并且将旧的 .man_db.conf.swp 删除后,创建这次会使用的新的 .man_db.conf.swp 喔!
至于这个发现暂存盘警告讯息的画面中,有出现六个可用按钮,各按钮的说明如下:
[O]pen Read-Only:打开此文件成为只读文件, 可以用在你只是想要查阅该文件内容并不想要进行编辑行为时。一般来说,在上课时,如果你是登陆到同学的计算机去看他的配置文件, 结果发现其实同学他自己也在编辑时,可以使用这个模式;
(E)dit anyway:还是用正常的方式打开你要编辑的那个文件, 并不会载入暂存盘的内容。不过很容易出现两个使用者互相改变对方的文件等问题!不好不好!
(R)ecover:就是载入暂存盘的内容,用在你要救回之前未储存的工作。 不过当你救回来并且储存离开 vim 后,还是要手动自行删除那个暂存盘喔!
(D)elete it:你确定那个暂存盘是无用的!那么打开文件前会先将这个暂存盘删除! 这个动作其实是比较常做的!因为你可能不确定这个暂存盘是怎么来的,所以就删除掉他吧!哈哈!
(Q)uit:按下 q 就离开 vim ,不会进行任何动作回到命令提示字符。
(A)bort:忽略这个编辑行为,感觉上与 quit 非常类似! 也会送你回到命令提示字符就是啰!
图9.2.2、用 vi 打开一个新文件
图9.2.3、用 vi 打开一个旧文件
图9.2.4、开始用 vi 来进行编辑
图9.2.5、在命令行界面进行储存及离开 vi 环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