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有一些很好用的工具得要跟大家介绍介绍,尤其是 dd 这个玩意儿呢!
8.6.1 dd
我们在[第七章当中的特殊 loop 设备挂载时]使用过 dd 这个指令对吧? 不过,这个指令可不只是制作一个文件而已喔~这个 dd 指令最大的功效,鸟哥认为,应该是在于“备份”啊! 因为 dd 可以读取磁盘设备的内容(几乎是直接读取扇区"sector"),然后将整个设备备份成一个文件呢!真的是相当的好用啊~ dd 的用途有很多啦~但是我们仅讲一些比较重要的选项,如下:
[root@study ~]# dd if="input_file" of="output_file" bs="block_size" count="number"
选项与参数:
if :就是 input file 啰~也可以是设备喔!
of :就是 output file 喔~也可以是设备;
bs :规划的一个 block 的大小,若未指定则默认是 512 Bytes(一个 sector 的大小)
count:多少个 bs 的意思。
范例一:将 /etc/passwd 备份到 /tmp/passwd.back 当中
[root@study ~]# dd if=/etc/passwd of=/tmp/passwd.back
4+1 records in
4+1 records out
2092 Bytes (2.1 kB) copied, 0.000111657 s, 18.7 MB/s
[root@study ~]# ll /etc/passwd /tmp/passwd.back
-rw-r--r--. 1 root root 2092 Jun 17 00:20 /etc/passwd
-rw-r--r--. 1 root root 2092 Jul 2 23:27 /tmp/passwd.back
# 仔细的看一下,我的 /etc/passwd 文件大小为 2092 Bytes,因为我没有设置 bs ,
# 所以默认是 512 Bytes 为一个单位,因此,上面那个 4+1 表示有 4 个完整的 512 Bytes,
# 以及未满 512 Bytes 的另一个 block 的意思啦!事实上,感觉好像是 cp 这个指令啦~
范例二:将刚刚烧录的光驱的内容,再次的备份下来成为图像挡
[root@study ~]# dd if=/dev/sr0 of=/tmp/system.iso
177612+0 records in
177612+0 records out
90937344 Bytes (91 MB) copied, 22.111 s, 4.1 MB/s
# 要将数据抓下来用这个方法,如果是要将镜像文件写入 USB 磁盘,就会变如下一个范例啰!
范例三:假设你的 USB 是 /dev/sda 好了,请将刚刚范例二的 image 烧录到 USB 磁盘中
[root@study ~]# lsblk /dev/sda
NAME MAJ:MIN RM SIZE RO TYPE MOUNTPOINT
sda 8:0 0 2G 0 disk # 确实是 disk 而且有 2GB 喔!
[root@study ~]# dd if=/tmp/system.iso of=/dev/sda
[root@study ~]# mount /dev/sda /mnt
[root@study ~]# ll /mnt
dr-xr-xr-x. 131 root root 34816 Jun 26 22:14 etc
dr-xr-xr-x. 5 root root 2048 Jun 17 00:20 home
dr-xr-xr-x. 8 root root 4096 Jul 2 18:48 root
# 如果你不想要使用 DVD 来作为开机媒体,那可以将镜像文件使用这个 dd 写入 USB 磁盘,
# 该磁盘就会变成跟可开机光盘一样的功能!可以让你用 USB 来安装 Linux 喔!速度快很多!
范例四:将你的 /boot 整个文件系统通过 dd 备份下来
[root@study ~]# df -h /boot
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% Mounted on
/dev/vda2 1014M 149M 866M 15% /boot # 请注意!备份的容量会到 1G 喔!
[root@study ~]# dd if=/dev/vda2 of=/tmp/vda2.img
[root@study ~]# ll -h /tmp/vda2.img
-rw-r--r--. 1 root root 1.0G Jul 2 23:39 /tmp/vda2.img
# 等于是将整个 /dev/vda2 通通捉下来的意思~所以,文件大小会跟整颗磁盘的最大量一样大!
其实使用 dd 来备份是莫可奈何的情况,很笨耶!因为默认 dd 是一个一个扇区去读/写的,而且即使没有用到的扇区也会倍写入备份文件中! 因此这个文件会变得跟原本的磁盘一模一样大!不像使用 xfsdump 只备份文件系统中有使用到的部份。不过, dd 就是因为不理会文件系统, 单纯有啥纪录啥,因此不论该磁盘内的文件系统你是否认识,它都可以备份、还原的!所以,鸟哥认为,上述的第三个案例是比较重要的学习喔!
例题:你想要将你的 /dev/vda2 进行完整的复制到另一个 partition 上,请使用你的系统上面未分区完毕的容量再创建一个与 /dev/vda2 差不多大小的分区 (只能比 /dev/vda2 大,不能比他小!),然后将之进行完整的复制 (包括需要复制 boot sector 的区块)。答:因为我们的 /dev/sda 也是个测试的 USB 磁盘,可以随意恶搞!我们刚刚也才测试过将光盘镜像文件给它复制进去而已。 现在,请你分区 /dev/sda1 出来,然后将 /dev/vda2 完整的拷贝进去 /dev/sda1 吧!
# 1\. 先进行分区的动作
[root@study ~]# fdisk /dev/sda
Command (m for help): n
Partition type:
p primary (0 primary, 0 extended, 4 free)
e extended
Select (default p): p
Partition number (1-4, default 1): 1
First sector (2048-4195455, default 2048): Enter
Using default value 2048
Last sector, +sectors or +size{K,M,G} (2048-4195455, default 4195455): Enter
Using default value 4195455
Partition 1 of type Linux and of size 2 GiB is set
Command (m for help): p
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
/dev/sda1 2048 4195455 2096704 83 Linux
Command (m for help): w
[root@study ~]# partprobe
# 2\. 不需要格式化,直接进行 sector 表面的复制!
[root@study ~]# dd if=/dev/vda2 of=/dev/sda1
2097152+0 records in
2097152+0 records out
1073741824 Bytes (1.1 GB) copied, 71.5395 s, 15.0 MB/s
[root@study ~]# xfs_repair -L /dev/sda1 # 一定要先清除一堆 log 才行!
[root@study ~]# uuidgen # 下面两行在给予一个新的 UUID
896c38d1-bcb5-475f-83f1-172ab38c9a0c
[root@study ~]# xfs_admin -U 896c38d1-bcb5-475f-83f1-172ab38c9a0c /dev/sda1
# 因为 XFS 文件系统主要使用 UUID 来分辨文件系统,但我们使用 dd 复制,连 UUID
# 也都复制成为相同!当然就得要使用上述的 xfs_repair 及 xfs_admin 来修订一下!
[root@study ~]# mount /dev/sda1 /mnt
[root@study ~]# df -h /boot /mnt
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% Mounted on
/dev/vda2 1014M 149M 866M 15% /boot
/dev/sda1 1014M 149M 866M 15% /mnt
# 这两个玩意儿会“一模一样”喔!
# 3\. 接下来!让我们将文件系统放大吧!!!
[root@study ~]# xfs_growfs /mnt
[root@study ~]# df -h /boot /mnt
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% Mounted on
/dev/vda2 1014M 149M 866M 15% /boot
/dev/sda1 2.0G 149M 1.9G 8% /mnt
[root@study ~]# umount /mnt
非常有趣的范例吧!新分区出来的 partition 不需要经过格式化,因为 dd 可以将原本旧的 partition 上面,将 sector 表面的数据整个复制过来! 当然连同 superblock, boot sector, meta data 等等通通也会复制过来!是否很有趣呢?未来你想要创建两颗一模一样的磁盘时, 只要下达类似: dd if=/dev/sda of=/dev/sdb ,就能够让两颗磁盘一模一样,甚至 /dev/sdb 不需要分区与格式化, 因为该指令可以将 /dev/sda 内的所有数据,包括 MBR 与 partition table 也复制到 /dev/sdb 说! ^_^
话说,用 dd 来处理这方面的事情真的是很方便,你也不需考虑到啥有的没的,通通是磁盘表面的复制而已!不过如果真的用在文件系统上面, 例如上面这个案例,那么再次挂载时,恐怕得要理解一下每种文件系统的挂载要求!以上面的案例来说,你就得要先清除 XFS 文件系统内的 log 之后, 重新给予一个跟原本不一样的 UUID 后,才能够顺利挂载!同时,为了让系统继续利用后续没有用到的磁盘空间,那个 xfs_growfs 就得要理解一下。 关于 xfs_growfs 我们会在后续第十四章继续强调!这里先理解即可。
8.6.2 cpio
这个指令挺有趣的,因为 cpio 可以备份任何东西,包括设备设备文件。不过 cpio 有个大问题, 那就是 cpio 不会主动的去找文件来备份!啊!那怎办?所以啰,一般来说, cpio 得要配合类似 [find] 等可以找到文件名的指令来告知 cpio 该被备份的数据在哪里啊! 有点小麻烦啦~因为牵涉到我们在第三篇才会谈到的[数据流重导向]说~ 所以这里你就先背一下语法,等到第三篇讲完你就知道如何使用 cpio 啰!
[root@study ~]# cpio -ovcB > [file|device] <==备份
[root@study ~]# cpio -ivcdu < [file|device] <==还原
[root@study ~]# cpio -ivct < [file|device] <==察看
备份会使用到的选项与参数:
-o :将数据 copy 输出到文件或设备上
-B :让默认的 Blocks 可以增加至 5120 Bytes ,默认是 512 Bytes !
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大文件的储存速度加快(请参考 i-nodes 的观念)
还原会使用到的选项与参数:
-i :将数据自文件或设备 copy 出来系统当中
-d :自动创建目录!使用 cpio 所备份的数据内容不见得会在同一层目录中,因此我们
必须要让 cpio 在还原时可以创建新目录,此时就得要 -d 选项的帮助!
-u :自动的将较新的文件覆盖较旧的文件!
-t :需配合 -i 选项,可用在"察看"以 cpio 创建的文件或设备的内容
一些可共享的选项与参数:
-v :让储存的过程中文件名称可以在屏幕上显示
-c :一种较新的 portable format 方式储存
你应该会发现一件事情,就是上述的选项与指令中怎么会没有指定需要备份的数据呢?还有那个大于 (>) 与小于 (<) 符号是怎么回事啊?因为 cpio 会将数据整个显示到屏幕上,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将这些屏幕的数据重新导向 (>) 一个新的文件! 至于还原呢?就是将备份文件读进来 cpio (<) 进行处理之意!我们来进行几个案例你就知道啥是啥了!
范例:找出 /boot 下面的所有文件,然后将他备份到 /tmp/boot.cpio 去!
[root@study ~]# cd /
[root@study /]# find boot -print
boot
boot/grub
boot/grub/splash.xpm.gz
....(以下省略)....
# 通过 find 我们可以找到 boot 下面应该要存在的文件名!包括文件与目录!但请千万不要是绝对路径!
[root@study /]# find boot | cpio -ocvB > /tmp/boot.cpio
[root@study /]# ll -h /tmp/boot.cpio
-rw-r--r--. 1 root root 108M Jul 3 00:05 /tmp/boot.cpio
[root@study ~]# file /tmp/boot.cpio
/tmp/boot.cpio: ASCII cpio archive (SVR4 with no CRC)
我们使用 find boot 可以找出文件名,然后通过那条管线 (|, 亦即键盘上的 shift+\ 的组合), 就能将文件名传给 cpio 来进行处理!最终会得到 /tmp/boot.cpio 那个文件喔!你可能会觉得奇怪,为啥鸟哥要先转换目录到 / 再去找 boot 呢? 为何不能直接找 /boot 呢?这是因为 cpio 很笨!它不会理会你给的是绝对路径还是相对路径的文件名,所以如果你加上绝对路径的 / 开头, 那么未来解开的时候,它就一定会覆盖掉原本的 /boot 耶!那就太危险了!这个我们在 tar 也稍微讲过那个 -P 的选项!!理解吧! 好了,那接下来让我们来进行解压缩看看。
范例:将刚刚的文件给他在 /root/ 目录下解开
[root@study ~]# cd ~
[root@study ~]# cpio -idvc < /tmp/boot.cpio
[root@study ~]# ll /root/boot
# 你可以自行比较一下 /root/boot 与 /boot 的内容是否一模一样!
事实上 cpio 可以将系统的数据完整的备份到磁带机上头去喔!如果你有磁带机的话!
备份:find / | cpio -ocvB > /dev/st0
这个 cpio 好像不怎么好用呦!但是,他可是备份的时候的一项利器呢!因为他可以备份任何的文件, 包括 /dev 下面的任何设备文件!所以他可是相当重要的呢!而由于 cpio 必需要配合其他的程序,例如 find 来创建文件名,所以 cpio 与管线命令及数据流重导向的相关性就相当的重要了!
其实系统里面已经含有一个使用 cpio 创建的文件喔!那就是 /boot/initramfs-xxx 这个文件啦!现在让我们来将这个文件解压缩看看,看你能不能发现该文件的内容为何?
# 1\. 我们先来看看该文件是属于什么文件格式,然后再加以处理:
[root@study ~]# file /boot/initramfs-3.10.0-229.el7.x86_64.img
/boot/initramfs-3.10.0-229.el7.x86_64.img: ASCII cpio archive (SVR4 with no CRC)
[root@study ~]# mkdir /tmp/initramfs
[root@study ~]# cd /tmp/initramfs
[root@study initramfs]# cpio -idvc < /boot/initramfs-3.10.0-229.el7.x86_64.img
.
kernel
kernel/x86
kernel/x86/microcode
kernel/x86/microcode/GenuineIntel.bin
early_cpio
22 blocks
# 瞧!这样就将这个文件解开啰!这样了解乎?